FED引領全球緊縮預期,強勢美指等待下周鮑威爾裁決
周六(10月30日)美元指數維持震蕩走高的態勢,當周美元指數上漲53點,漲幅0.57%。美聯儲下周縮債和明天加息的預期支持美元指數維持強勢,而其他非美品種方面,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澳洲聯儲,這些經濟體央行緊縮預期都在不斷升溫,從而對這些品種的貨幣帶來支持,但在強勢美指背景下這些品種相對弱勢。
美元指數本周維持震蕩走高的態勢,美聯儲加速升息預期支持美元,但美國經濟增長不及預期限制美元升幅
交易員加碼押注美聯儲加息提前支持美元。市場一度押注美聯儲可能會在2022年加息2到3次。而最近一次經濟預測中,美聯儲官員則表示,他們略微傾向于明年加息,但僅一次。
根據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交易員們認為,美聯儲明年6月首次加息的可能性為65%;第二次加息最快在9月份到來,可能性為51%;第三次加息在2023年2月的可能性為51%,在2022年12月的可能性為45.8%,該概率在美東時間周四當日一度突破50%。
不過,市場也存在不同的觀點,摩根大通認為,美聯儲不會提前加息。該行的策略師Kolanovic等人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美聯儲不太可能提早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也不會在購債減碼之後馬上開始加息,更不會在重要選舉之前的幾個月采取行動。從曆史上看,美聯儲沒有跟隨其他較小央行采取加息行動的先例,因此我們認為這次也不會例外。
投資者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押注主要受到通脹上行的支撐。美國9月核心CPI物價指數同比上漲4%,8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6%。
大田環球表示,由于住房價格上漲,加上汽車價格的漲勢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降溫,以及美國勞工署計算CPI時納入了飙升的健康保險支出,核心CPI與PCE之間的差距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內繼續擴大。
大田環球預測,美國CPI將在2022年初達到5%左右,年中下降至4%,而年底時降至3.1%,該預測比美聯儲的預測高出整整一個百分點。
大田環球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PCE才是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但美聯儲官員還將參考其他的指標。近期越來越多的迹象表明,明年年中的時候,隨著縮債進程的結束,通脹數據將會變得非常火爆。正如我們最近指出的那樣,這增加了2022年提前加息的可能性。
大多數美聯儲官員在談及通脹問題都表示,通脹是暫時的,並且將隨著供應鏈問題的解決而消散。
美國經濟增長不及預期施壓美元。本周市場關注的美國三季度GDP不及預期,給美元帶來壓力。具體數據顯示,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實際公布2%,預期2.6%,前值6.7%;
機構評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數據稱,隨著疫情的爆發,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度以一年多來最慢的速度增長,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緊張,導致汽車等商品的短缺,幾乎抑制了消費支出。
機構分析稱,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供應短缺和政府提供的疫情救濟金,加劇了通脹。財政刺激措施的減弱和飓風“艾達”在8月底摧毀了美國的海上能源生産,也給經濟帶來了壓力。
受到供應鏈和疫情問題影響,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另有分析指出,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放緩主要與德爾塔變體導致的感染病例激增有關。
在夏季結束時,美國民衆為了避免感染病毒,減少了外出和旅行。這意味著在酒店、餐館、劇院、度假勝地和其他地方的消費減少。其結果是,作為經濟的最大引擎,消費者支出可能只增長了不到1%。相比之下,春季支出的年增長率為12%,今年頭3個月的則為11.4%。
德爾塔變體並不是使得人們減少開支的唯一原因,聯邦政府提供的大規模政府刺激計劃到第三季度末已經基本到期。今年早些時候,對個人和家庭發放的巨額刺激支票曾經提振了消費。
即使消費者想要增加消費,但由于持續的勞動力短缺和供給不足,有時也無法購買到足夠的商品,比如新汽車和卡車。隨著美國經曆3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全球電腦芯片短缺導致生産放緩,價格飙升至紀錄高位。汽車銷量下降是消費者支出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道明證券的經濟學家在給客戶的說明中指出,德爾塔變體、財政刺激的結束和供應限制可能抑制了美國的GDP。今年夏季,抑制經濟增長的其他因素包括創紀錄的國際貿易逆差和停滯不前的房屋銷售。由于勞動力和材料的短缺,建築商也無法建造足夠的房屋。
不過,美國經濟在第四季度的第一個月似乎有了點起色,隨著德爾塔變體的影響消退,美國民衆又重拾了他們之前的消費方式。經濟學家預測,在今年的最後三個月,GDP將加速到4.8%。
Naroff Economic Advisors公司的Joel Naroff表示,人們對通貨膨脹、供應鏈混亂和勞動力短缺有各種擔心,但經濟繼續在相當穩固地向前發展。如果勞動力短缺和供應瓶頸很快得到緩解,經濟複蘇會更快。然而,這些問題預計將在2022年持續發酵。
美國勞動力市場複蘇遠不及預期施壓美元。當前,美國就業市場正面臨嚴峻問題。距離新冠疫情暴發已超過一年半時間,盡管經濟逐步複蘇,但美國勞動參與率仍徘徊于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9月份僅為61.6%,比去年2月低1.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就業市場有約430萬人“不知所蹤”。
經濟學家擔心,勞動力短缺預計將持續數年,甚至是長期趨勢,可能導致工資、物價上升,推高通脹風險,從而削弱經濟複蘇潛力。
在制造業、零售、貿易、運輸和公用事業以及商業服務等行業,勞動者離職率達到或接近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不同群體和職業中,勞動參與率都在大幅下降,而女性、無大學學曆者以及在酒店、餐館和兒童保育等低收入服務行業,勞動參與率下滑速度尤其迅猛。
比如,與疫情發生前的一個月相比,今年8月,全美酒店員工數減少約29萬人,下降17%;與去年2月相比,今年9月,全美餐廳和酒吧的用工人數減少逾93萬,降幅為7.6%;同月,托兒所就業人數也比去年2月減少108700人,降幅為10.4%。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稱,我們的辭職率創曆史新高,職位空缺率創曆史新高,美國每一個雇主都在抱怨他們的企業遭遇勞動力短缺。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市場趨緊,許多大公司提高了服務業工人的工資,這一趨勢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家貝齊?史蒂文森說,如果在亞馬遜從事倉儲工作能獲得每小時15美元的薪水,那顯然比做兒童保育員更有吸引力。
此外,勞動參與率下降也反映了疫情之前就已出現的老齡化趨勢。根據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去年2月至今年6月期間,美國的退休人口增加360萬,是疫情前預期的150萬增長規模的兩倍多。
美國走高通脹預期加速升溫。由于供應鏈危機導致的通脹正在威脅的美國經濟和美國政府的信譽。每周至少有一次,美國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團隊會利用軟視視頻會議軟件開會,以著手解決美國的供應鏈危機。他們討論緩解美國港口的貨物積壓、提高供應陷入困境的汽車廠商的半導體産量以及擴大卡車司機隊伍的方法。
通脹的飙升正在對拜登構成新的挑戰。數月來,他一直堅稱物價上漲只是疫情所造成衰退的暫時後遺症,並且很快就會消退。但事與願違,隨著美國人繼續目睹食品、汽油及其他消費品的價格出現比本世紀任何時候都更迅速和持續的上漲,拜登及其助手們現在正準備應對持續至明年的高通脹。
由于需求強勁和缺乏半導體芯片,汽車價格被推高。汽油價格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消費者偏好的改變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不暢延遲了家具、家用電器和其他消費品的運輸。數百萬的美國人——他們在整個疫情期間把政府發放的補助金存了起來——正等待重返工作崗位,從而推高企業用工成本和許多餐館的食物價格。
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拜登的控制。隨著疫情阻礙商品和零部件在各國之間的流動,全球富國的通脹率呈現上升。擔心病毒的消費者已經把消費轉向商品而不是服務,旅行和旅遊業仍然低迷。隨著在經濟活動恢複以及某些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氣候衝擊的背景下,燃料和電力需求激增,能源價格出現了上升。
這一現實已經讓拜登推動改善工人待遇、擴大教育權利以及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廣泛立法的努力變得困難。而它也正在拖累拜登的支持率,這可能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威脅民主黨對國會業已脆弱的控制。
最近的民調顯示,美國人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侵蝕他們的經濟信心,並削弱他們對拜登政績的看法。調查顯示,即便拜登任內失業率迅速下降,經濟産值的增長達到了自裏根擔任總統以來最快的速度,但選民對拜登的總體表現以及他對經濟問題處理的評分卻顯著下滑。在過去一個月裏,選民對價格上漲的擔憂呈現激增。
歐元兌美元本周震蕩回落,受累于強勢美元,但歐洲央行看好未來經濟前景限制歐元下跌
歐洲央行看好未來經濟前景,認為通脹上升的階段將比預期持續更長時間支持歐元。
本周歐元方面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周四的歐洲央行決議。在周四的決議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召稱經濟到年底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但通脹上升的階段將比預期持續更長時間。
歐洲央行本周維持三大利率不變。盡管歐洲央行稱利率水平較低,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下的購債速度較前季度放緩,但歐銀將繼續通過其再融資業務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歐洲央行仍無意打壓通脹預期。
拉加德認為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強勁增長,經濟到年底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如果消費者變得更有信心,經濟表現可能會更好。但原料和勞動力的短缺阻礙了生産,制造業生産因短缺而受阻。供應限制給下個季度的前景蒙上陰影。
拉加德稱前景的風險是平衡的,經濟複蘇取決于疫苗接種的進展。疫情的控制措施有所緩解,但需要有針對性、協調一致的財政政策。經濟恢複到滿負荷運轉將支撐工資的上漲。如果供應瓶頸持續的時間更長,進而影響到工資,價格壓力可能會更持久。
拉加德此前已經宣布將于12月做出重大政策決定,為縮減緊急抗疫刺激計劃奠定基礎。盡管歐洲央行似乎並不急于進一步收緊政策,但投資者似乎對此表示懷疑,他們不相信有關“通脹上升是暫時”的說法。由于供應瓶頸和能源價格飙升,歐元區9月通脹率創13年來最高。
調查顯示,歐洲央行(ECB)將是新冠疫情之後最後一批加息的主要央行之一。但分析師仍然表示,加息時間有可能早于他們目前預測的2024年。金融市場正在消化明年晚些時候加息的前景,並預計未來幾年通脹將保持在歐洲央行設定的2%目標水平附近。
荷蘭合作銀行高級宏觀策略師Basvan Geffen說:我們的基線預測是歐洲央行在2024年之前繼續按兵不動,因為我們認為通脹確實是過渡性的,而且預期歐洲央行將繼續這樣看。但在通脹升高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確實使風險偏向于更早的行動。盡管如此,我們仍認為目前市場對明年加息的預期過高。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越來越多的觀察機構最近警告稱,物價上漲的粘性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大,而且可能變得更持久。如果通脹預期脫錨的風險變得切實存在,各國央行將采取適當行動。
IMF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7月份的6.0%下調至5.9%,理由是持續的供應鏈中斷和通脹壓力。IMF表示,雖然總體調整幅度輕微,但對一些國家的下調幅度較大。
德國經濟部本月表示,德國政府預計通脹在明年之前不會緩解,原材料瓶頸將繼續拖累工業,除了正在面臨的疫情之外,目前的交付瓶頸對于經濟進一步發展構成最大風險。
德國政府和行業消息人士本月還表示,政府計劃通過把明年資助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附加費用削減43%的方式,來緩解消費者因能源費用上漲而帶來的壓力。
ING首席經濟學家皮特?胡特表示,能源消費幾乎占歐洲消費者支出的10%,因此能源價格每年以兩位數增長正在産生重要影響。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丹尼爾?克拉爾表示,能源價格上漲將推動“歐元區整體通脹加速”。巴克萊經濟學家西爾維娅?安達娜估計,這可能將歐元區11月份的整體通脹率推高至峰值4.3%。
即使是暫時的,歐元區的通脹飙升也可能會增加潛在的價格壓力,如果持續時間足夠長,還會影響工資設定。能源價格飙升還可能迫使公司調整其定價行為,以應對更高的成本。歐洲央行此前表示這不會發生,但市場持不同看法。
裕信銀行經濟學家Marco Valli說:歐洲央行制定的利率指引有個重要特征,那就是其大大壓縮了今後先發制人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盡管現在市場可能尚未留意到。
本文來源: 大田環球貴金屬
最新內容
Risk Warning
Trading bullion 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rries significant risks and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ll investors, requiring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investment objectives, experience, and risk tolerance. Key risks include market volatility, leverage risks that can amplify gains or losses, liquidity issues that may prevent executing trades at desired prices, and technical failures in online trading systems. Prices fluctuate unpredictably, and past performance does not guarantee future results. CIDT Global Bullion Limited provides general market commentary but does not offer investment advice and is not liable for any losses incurred from reliance on its information, which may change without notice.
Jurisdiction Disclaimer
CIDT Global Bullion Limited's services are subject to local regulations and may not be available in all jurisdictions. Users are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compliance with their local laws. Services are not provided in regions where they are prohibited by law, under international sanctions, or require licensing that the company does not hold. By using the platform, users confirm they are not in a restricted jurisdiction and accept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legal compliance. 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decline or terminate services in restricted areas without prior notice.